临床上常用的补气虚的中药材较多,如黄芪、党参等。根据药物功效的不同,可将补气虚的中药分为补中益气类和养血生津类两种类型进行配伍泡酒。
一、补中益气类
1.黄芪:具有补气固表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肺气虚所致咳嗽无力、久泻不止等症状,与白术、防风配伍泡酒可用于治疗脾气不足所致便溏乏力等症状。
2.人参:具有大补元气的功效,适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者,还可起到安神定志的作用,主治惊悸失眠、健忘多梦等症状。通常与三七或灵芝一起使用时,泡酒后服用有助于缓解气血两虚导致的心烦意乱、心慌、胸闷、失眠多梦等情况。
3.西洋参:具有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的功效,适用于热病过后出现的气虚乏力、口干舌燥等症状,与枸杞子、当归搭配泡酒饮用,对于肝肾亏虚所引起的腰膝酸软、疲乏无力有一定的辅助调理作用。
4.太子参:具有补脾润肺、生津止渴的功效,主要用于气虚乏力、食欲不振、气短咳嗽等症状,可配合其他药材一同泡酒,比如麦冬、沙参等,能够有效改善脾胃虚弱、肺燥干咳的症状。
5.党参: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的功效,可以治疗身体虚弱、食少便溏、中气不足等症状,与茯苓、半夏一起泡酒饮用,对脾胃运化功能不佳引起的大便稀薄有较好的效果。
6.其他:如山药、刺五加、淫羊藿、肉苁蓉、锁阳等,均可单独泡酒,或者与其他药材配伍泡酒,如淫羊藿与鹿茸一起泡酒,可增强壮阳的效果;而锁阳泡酒可起到通便、助于排精液的作用。
二、养血生津类
此类药物泡酒主要以滋补肾脏为主,从而达到促进人体内血液生成的目的,常见包括枸杞子、覆盆子、女贞子、墨旱莲等中药材。其中枸杞子还具有明目、提高视力的作用,适合长期用眼的人群饮用。此外,如果患者存在头晕耳鸣、须发早白的情况,也可遵医嘱适量应用上述药物泡水喝来缓解症状。
建议在用药前先到医院中医科就诊,通过望诊、切诊明确诊断,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以上药物或其他补气虚的药物泡酒饮用。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